你是否曾經在滑雪度假村準備出發時,發現有人在雪場邊拉筋、跳躍、原地熱身?也許你心想:「這樣真的有用嗎?」——答案是肯定的!
暖身運動不只是「做做樣子」,更是每位滑雪者保護自己、提升滑行表現的第一道防線。無論你是初學者,還是已經能自如在紅線上飛馳的進階玩家,滑雪前的暖身都絕對不該忽略。
為什麼滑雪前要暖身?
滑雪是一種高強度、需要全身協調與肌力控制的運動。它對下肢、核心穩定度、反應速度都有相當高的要求。滑雪前進行適當的暖身,有以下幾大好處:
✅ 預防受傷
滑雪時常見的傷害包括膝蓋扭傷(特別是前十字韌帶)、腳踝拉傷、甚至肩膀或手腕扭傷。而暖身能幫助關節分泌滑液、肌肉增溫,提高延展性與反應時間,減少因瞬間發力、跌倒或錯誤姿勢造成的傷害。
✅ 提升滑行表現
熱身過的肌肉能夠更快進入「工作狀態」,這對剛下纜車就要立刻進入雪道的你尤其重要。你會發現自己更穩定、有力,也能更快掌握雪地狀況。
✅ 適應環境變化
滑雪環境氣溫較低,肌肉、神經在寒冷下反應較慢。暖身可幫助身體適應低溫、刺激循環系統,進入滑雪節奏。
推薦的滑雪暖身動作(簡單 5 分鐘就能完成)
這裡提供一組「雪場就能做」的暖身菜單,不需要器材、適合所有年齡層:
1. 跳躍式開合 Jumping Jacks(30秒)
喚醒心肺功能、提升體溫,讓全身快速進入狀況。
2. 高抬腿踏步(30秒)
交替抬膝至腰部以上,強化下肢啟動,促進血液循環。
3. 弓箭步左右交替(各10次)
活動髖關節與大腿前後肌群,準備好承接滑行時的重心轉移。
4. 肩膀環繞 + 手臂畫圈(30秒)
別忘了上肢也要活動,尤其是需要拿雪杖或跌倒時的保護反應。
5. 膝關節畫圈(雙手扶膝、順逆時針各15秒)
強化膝蓋穩定度,特別適合已有舊傷的滑雪者。
6. 側身核心啟動(站姿側彎、雙側各10下)
滑雪需要高度核心控制,預熱你的腹部與側腰。
✅ 小提醒:熱身時間以 5–10 分鐘為佳,重點在於讓身體微微出汗、心跳加快,不要過度耗力。
不做暖身會怎樣?一個真實案例分享
小張是第一次參加滑雪課程的上班族,抵達雪場興奮地衝上纜車,完全沒熱身。結果在第一趟轉彎時,膝蓋因為反應不及扭到,當天就只能坐在雪場咖啡廳「觀雪」。
這樣的例子在教練眼中屢見不鮮。許多傷害並不是技術不好,而是「肌肉還沒醒」,就開始要求它做高難度動作。
📌 貼心建議:參加我們的滑雪教練課程,課前都會安排完整暖身流程,由專業帶領確保學員安全與表現同步兼顧!👉 點此預約
常見暖身迷思破解
❌「我不冷,不需要熱身吧?」
錯!暖身不只是為了「熱」,而是為了提升肌肉彈性與神經反應速度。
❌「暖身太久會浪費體力」
其實正確暖身是「投資」,能讓你接下來 2–3 小時更省力、滑得更久。
❌「我昨天已經滑了一整天,今天不用熱身了吧?」
每次運動前都應該暖身,不論昨天滑得再多,今天的狀態仍需要重新啟動。
專業教練怎麼帶暖身?
我們的滑雪教練在每堂課前,根據學員狀況、當天氣溫、雪況安排適合的熱身流程。從心肺、核心啟動、平衡到小組遊戲,讓學員不只身體暖起來,氣氛也一起炒熱!
教練會觀察你的動作是否有「代償使用」現象,適時提醒與修正,避免一開始就用錯方式發力,導致受傷風險提高。
⛷️ 預訂我們的課程,不只學技術,更從熱身到收操全面照顧你的滑雪安全。